- 大山深处也可以做出教育的高地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刘秀祥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总书记的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代表,我有幸见证并参与到了过去十年家乡的发展,看到了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设施巨大改善,教育质量也巨大提升,孩子们在大山里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我感到非常自豪。从报告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脱贫地区教育发展的无比关心,对脱贫群众的无比关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我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普通教师,再到中学的副校长。这让我感受到生在这样的时代和这样的国家非常幸福,也更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这十年,很多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旧貌换新颜,以我的家乡望谟县为例,就可以窥见整个乡村教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 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 望谟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虽然面上穷在交通闭塞,但根子上是穷在教育。我清楚记得,在我2012年刚回来时,还有许多百姓认为“读书无用”,不愿意送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很多孩子初三毕业就外出务工或是早早结婚生子,因此,我们还发起了“走乡村助学行动”,利用周末和假期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四处劝学。这十年,摩托车骑坏了八辆,但是,通过努力,我们先后帮助了1800多位孩子重返校园,还牵线资助贫困学生4200多人。
- 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望谟县实现了“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好教育”,从“有学上”到了“上好学”,家长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转变,都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们接受更高的教育。
- 二、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现场连线察看黔西南州兴义市阳光书院的远程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时感慨地说:“志存高远”。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倍增信心。近年来,在州委“教育立州”战略的引领下,望谟县按照“高中聚集、初中进城、小学进乡镇、村里只留幼儿园”的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现在,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就是学校,我所在的望谟县实验高中,是2018年投入1.6亿元新建的一个学校,占地面积130多亩,能够容纳学生3600人,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体育馆、图书馆、音乐舞蹈室等。随着教育设施的全面改善,教育质量也巨大提升,从2012年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到今年有1300多人,达到了每个村至少一名大学生。望谟县教育的发展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大山里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出路和更多的选择。
- 三、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家乡建设的人才优势凸显
- 中央部署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以来,宁波余姚、广东惠东县与望谟结成帮扶对子,同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我们以工作室为依托,围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培训、德育教育、学生资助等开展工作,先后累计培训校内外教师超过10万人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让孩子们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我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又回来建设和发展家乡。我的学生李应芬就是其中之一,她妈妈和叔叔智障,爷爷年迈多病,还有一个弟弟上学,靠父亲一人务农养家,她曾面临多次辍学,后来,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给她对接了资助,现在大学毕业了,她回到了家乡当一名教师,他说“自己从贫困中走出来,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让更多孩子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 四、乡村教育未来可期
- 随着脱贫攻坚的圆满收官,乡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全面的改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公平”,这给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乡村教育现在存在的软肋是:第一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第二乡村教师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较少;第三乡村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教书育人的内驱力不足;第四乡村教师承担的教书育人担子较重。要促进乡村教育更好的发展,就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对乡村教育发展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第二提高教师的准入机制,在乡村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或是为乡村教育委培一批优秀教师;第三要不断地激发乡村教师的内驱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由于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学生的出现,家庭教育的缺位,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该属于父母承担的责任,要给乡村教师减负;第五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能亲自聆听总书记的报告,这是党对基层教师的厚爱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接下来,我会将大会精神向老师学生们宣传学习,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引好路、筑好梦,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带着梦想、走出大山、反哺家乡。同时,我也希望国家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给予边远地区更多倾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乡村教师在能力提升上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山深处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也会继续扎根山区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大山深处做出教育的高地,我愿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