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推动文明互鉴,全球汉语学习热潮方兴未艾,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图为“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全球决赛现场。

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图为2017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第二届国际文化节上,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一起合影留念。

“鲁班工坊”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图为2019年4月,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赴吉布提鲁班工坊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辅导。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化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图为 2019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化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图为2016年8月,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化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图为中东欧教育成果展,这是是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菲亚纲要》的重要举措。

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图为2017年9月,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届开学典礼上学生合影。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图为2020年12月在清华举行的首届世界慕课大会,世界慕课联盟正式成立。

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图为2019年5月,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

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化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不断加强。图为2019年1月,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在哈瓦那国际学校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

教育推动文明互鉴。图为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外国留学生与当地腰鼓手一起打腰鼓。

中国已成为亚洲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图为体验中医传统疗法,学习中药香囊制作、中药茶饮等中医药文化项目,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中国已成为亚洲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图为山东聊城大学来华留学生与美术学院京剧协会的大学生开展“绘制京剧脸谱、感受国粹魅力”活动。留学生们通过观看脸谱作品、学习脸谱绘制艺术等形式,感受中国京剧国粹的艺术魅力。

全球汉语学习热潮方兴未艾,76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图为2019年4月,圣彼得堡举办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根据不同国家学习需求,开发各类中文教材6800册/种,文化读物500余册,工具书300余册,覆盖了从幼儿到大学成人的全部学段。

自2020年起,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携手中文联盟,以“联合国中文日”为契机,发起“国际中文日”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响应。

中国已成为亚洲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图为2022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学生参加疫情期间社区服务争当志愿者。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图为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图为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图为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图为2014 年 4 月,苏格兰校长团访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

教育推动文明互鉴。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梳理、译写了浓缩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1000条,在国内外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