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大会上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图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向学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2017年6月,江西师范大学举行“红色文化宣讲团苏区行”出征仪式。
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2018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举办“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活动。
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2019年9月,复旦大学学生在军训文艺汇演上“告白祖国”。
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2022年2月,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向志愿者致谢环节。
立德树人根基不断夯实。图为2022年5月,浙江省嘉兴市红领巾讲解员讲述南湖红船故事。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图为2020年6月,复旦大学师生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开展情景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2022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同时进行水油分离实验。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2021年12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讲授“天宫课堂”第一课,这是北京科技馆主课堂现场。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2020年7月,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科技小院”里同学们的别样暑假生活。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研究生进行田间实验。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2021年10月,选手参加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钳工工种比赛。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图为2019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加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的选手在比赛中。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了国际型大赛,大赛已经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图为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现场。
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图为2022年5月,山东省青岛市小学生在麦田里搬运收获的小麦。
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图为2019年10月,浙江省湖州市小学生在田间体验水稻收割。
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图为2020年11月,秭归县实验小学学生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翻田。
劳动教育纳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图为成都金牛石笋街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小小鲁班养成记。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全面落实。图为2021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民族小学一年级学生,快乐迎新学期、开心领新教材。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全面落实。图为2020年9月,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统编《语文》教材。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全面落实。图为,2021年11月,贵州省遵义市小学师生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20年12月,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校学生在音乐室练习小提琴。
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开展校园冰雪运动。图为2022年1月,承德市围场一小分校的学生在练习滑冰。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17年3月,小学生在浙江美术馆“小小读画师”活动上,争相描述他们看到的艺术家的创作作品。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21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乡村艺课”美育公益项目,集结了师生、优秀毕业生为主题的美育志愿者,前往22所乡村学校开展美育活动。图为沉浸式的线下教学实践课“中国画小剧场”。
扎实推进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图为2021年3月,医务人员向邢台市隆尧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讲解眼球构造,普及护眼知识。
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校园足球运动广泛开展。图为2015年7月,海南省琼中女足获得2015年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组冠军。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22年(4-2)9月,陕西省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学生在练习腰鼓。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21年12月,北京市密云区北庄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21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赴甘肃省东乡县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发展学生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图为2019年4月,江西省宜黄县小学生在排练戏曲健身操。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图为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推普脱贫乡村行暨学前学会普通话”系列活动。
美丽校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图为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小学”浙江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操场上运动。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首批出版20册,探索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有效融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持续加大。图为2019年11月1日,孙春兰副总理主持召开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重要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濒危语言志》首批出版,含汉语方言10册,少数民族语言20册。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客服电话:4008980910 (工作日 8:30-17:00)
网站声明
京ICP备09059518号-20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141号